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从二年级就两极分化了?

学霸君 发布于 2年前 关键词:

回答

共1条回答 我来回答
  • 学霸君

    确实有一些孩子到了二年级就会成绩下滑,比如一年级考试经常满分,但是二年级就只有80分。现实中,更多的孩子分数明显下滑大约出现在三年级的时候。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二年级就成绩分化的现象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题型比以前多了很多

    现在的题型比以前多了很多,对题目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实际上很多孩子刚看到题目就已经蒙圈了,根本无法理解题目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后自然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这些题目并不是说有多难,其实解题的步骤也不多。关键在于题目孩子不熟悉,没法套用公式,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凭感觉写。

    原因二:练习很多,但是思考太少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有很多练习,但是这些练习大多是基础练习,比如计算。这类计算训练花去了孩子很多的时间,但是实际上对于数学思维没有什么训练效果。

    原因三:重复训练过多,孩子厌学了

    维持一二年级孩子学习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新鲜度。如果每天重复类似的内容,孩子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这种负面情绪积压下来,孩子就越来越容易厌学。

    原因四:挫败感太强,内心认为自己学不好

    感觉自己已经尽力,但是很少达到期望。孩子感觉学习无趣,很费劲,而且一直被批评,被约束。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都是自己没有做好,孩子早早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家长对孩子学习影响最大的阶段实际上就是小学阶段,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做好,那么孩子未来的学习很难把控。当孩子到了中学步入青春期,即便是学习成绩原本不错的孩子依然会出现大的问题。所以在小学阶段,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需要注意很多方面。

    第一个方面:规则意识和次序感的培养

    不少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太弱,根本无法适应学校上课的模式。这跟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应该特别重视。孩子如果约束力差,会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容易被老师批评纠正,而这个习惯不是说一下就能改正的过来的。

    结果就是孩子上课无法专心听讲,听课效率低,而且经常被老师批评。老师要家长管教孩子,孩子就感觉到莫大的不舒适的感觉,最后可能就是不耐烦的反抗。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没上学之前就培养好规则意识,这样上学的过程会顺畅很多。

    第二个方面:精气神的培养

    现在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就是孩子的精气神,这也是最难培养的部分。因为精气神无法通过讲道理来获得,它必须靠体验。孩子能被身边的人感染,进而从自身的行为中获得体验。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等等优秀的品质。但是这无法通过灌输来让孩子拥有,最可能的方式是孩子看到了榜样,自己也跟着做到了,体会到了。

    加强体育锻炼也是提升精气神的方法,所以父母多带孩子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学习同样有莫大的好处!

    第三方面:允许孩子犯错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大都是允许孩子犯错的。但是在学习上却不能容许孩子有半点错误!这当然跟大环境有关,特别是跟老师的要求有关。一二年级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容不得半点错误。

    为了让孩子达到100分,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进行各种监督、纠正。殊不知很多孩子就因为这些惩罚而失去了对学习的热爱,允许孩子犯5%的错,你就会变得心平气和很多。

    第四方面: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学习很重要,但是我们依然要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大人往往忽略孩子内心的想法,一味地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强加给孩子,实际上这样的效果不好。你只有知道了孩子内心的想法,才能跟孩子一起前行,才能引导顺势引导。

    如果我们一味地否定孩子,一味地给孩子强加很多任务,那么孩子就容易厌恶、反抗。

    我敢说,大部分家长平时都是在责怪孩子的。我们很少想到去理解孩子,从孩子的现状出发做出改变。我们常常在用“蛮横”的方式纠正孩子,最后效果很差,我们自己也很沮丧。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