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也不是通过父母灌输而来的,本来孩子的天性就喜欢和伙伴一起玩的,而且他们出于本能地会察言观色,但他们需要在不断交往中去体会和总结经验,我们家长需要帮孩子那些呢?
1.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父母们总是给予让孩子尽快掌握大人交往的技巧。其实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一是要具备相应的心理成熟度,另一方面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
比如说,三岁多的欢欢。长得人见人爱,她在吃东西的时候,有人逗她说,“给我吃点儿吧”,这时的欢欢,总是把东西往背后一藏“不给”。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她的玩具从来,不会给小朋友分享,经常闹的最后小朋友和欢欢都放声大哭。
其实,三岁多的孩子正处在认识自我的阶段,不愿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非常正常的。孩子只有充分理解了物属权的概念,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有了安全感之后,他才能主动和别人分享。
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先学会拥有,然后才懂得分享,所以说父母们这时候一定不要着急,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2.孩子们需要在他自己生长的环境中,看到大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式。从大人身上学习,怎样怎样去待人接物。
孩子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很多父母都认为,那是孩子害羞的表现。其实那和害羞是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孩子做不到父母要求的那样去打招呼,也不要去勉强孩子,更不要随便说,孩子是害羞。
父母们最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因为孩子的模仿首先从父母开始的,只要父母们自己坚持做,孩子一定会学会的,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久而久之,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了。
3.让孩子学会怎样去听别人的讲话。鼓励孩子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愿意帮助别人。
父母首先要在家里营造这样一个环境,要尊重孩子,听孩子的诉说,并鼓励孩子,让他说出自己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让孩子懂得和别人在一起时怎样去理解帮助别人。
4.父母尽量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社会交往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可以帮孩子选择适合他的伙伴。
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给孩子创造一些良性的交往经验。父母们也不必要刻意因为孩子选择玩伴。
如果孩子和玩伴交往不愉快。父母一定要理解和倾听孩子的声音,鼓励孩子。但不要替孩子打抱不平,或者是指挥孩子按自己的思路去做。
父母们只有陪伴孩子在不断的积累社会交往经验。才能培养出阳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