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差别在哪儿?如何做好衔接?

学霸君 发布于 1年前 关键词:作文,古诗,名著,成语,拼音,论语,识字,课外阅读,阅读理解,高考,

回答

共1条回答 我来回答
  • 学霸君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差别,如何做好衔接。

    全文分为3部分内容,共计3793字。

    1.小学和初中:学习的差异

    2.小学和初中:语文的不同

    3.小学和初中:有效的衔接

    重点内容已标红。

    01  小学和初中:学习的差异
    比如:

    小学,是地基工程,这个地基挖得有多大多深,直接决定了盖楼的宽度和高度,是盖个小平房还是摩天大楼,看你小学6年地基打的怎么样。

    初中,是盖楼工程,这个楼盖得怎么样,好看难看,钢筋水泥还是豆腐渣,全在这初高中的6年。

    再比如:

    小学,教你认识东南西北、看路牌;

    初中,教你看地图、辩方位;

    高中,要求你看着地图开着车,设计出最佳路线到达目的地。

    再再比如:

    小学,教你认识土地、植物、锄头,

    初中,就教你什么土地适宜种什么,怎么播种、锄头怎么用;

    高中,给你一片试验田,请利用所学知识种出高产高质的作物。

    要强调的是:

    初中学习的特点不是有多难,而是量太大——小学的3-4科到初中的8-9科,初中的知识量是小学的n倍,很多孩子摆布不开,不知道如何安排8、9科的学习任务,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顾此失彼,越落越多,越来越差。

    因此,你一定要知道的是,初中要想排名靠前,绝对不是1、2科突出就行,而是无弱科,整体优秀。

    从教学上来说: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机械性记忆为主,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讲课的特点是“少、慢、具体、重复”,课堂教学以“直观形象”为主。

    初中生的记忆特点是以理解性记忆为主,思维特点是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老师的讲课特点是“少而精、深入浅出、讲练结合、有主有次,课堂教学以“以点带面”为主。

    从知识特点来说:

    小学的知识点比较琐碎,关联性不算强;

    初中是块状知识体系,关联性紧密,强调知识模块的综合运用。

    <img src="data:;base64,

    02  小学和初中:语文的不同
    语文学习不都是字、词、句、段、篇吗?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说:“初中语文变难了啊!”对,没错,一定是变难了,到底难在哪?

    小学语文是脱盲,教你识字、写字、读文章,侧重知识的掌握。

    初中语文是审美,教你审美、鉴赏、写文章,侧重能力的提升。

    我们从语文考试来倒推这个问题,知道了考什么、怎么考,自然也就知道难在哪了。

    【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考察的是拼音、字词、病句、修辞等基础的汉语知识,而初中语文则更加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也就是说,一个要求你掌握即可,一个要求你在掌握的基础上熟练运用。

    初中的语基不仅考查课内字词、古诗文默写、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翻译、理解,还考查成语、病句、排序、名著赏析等等。

    这些虽然属于基础知识,但是考试难度比较高,综合性比较强。其中成语和病句的错误率是新初一的孩子们出现错误率最高的题型。

    【阅读理解】

    语文的核心是阅读。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侧重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般就是信息提取、逻辑推理。而初中语文的阅读理解侧重学生对文章的赏析,要求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除了信息提取和逻辑推理外,更难的是情感体验、审美鉴赏、总结概括。

    【作文】

    各个阶段对于作文的叫法是不一样的。小学一二年级称之为“写话”,三到六年级称之为“习作”,初中才叫“写作”。从名称我们也能看出来,初中语文在理解、分析、欣赏与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优异,写作文能信手拈来,可到了初中却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总感觉写出来的文字低幼化,被老师批评为——语言幼稚、素材老套、思想不深刻呢?
    初中作文与小学作文相比,无论是文章结构、语言表达,还是主题立意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小学作文要写清楚、写生动、写具体,

    初中作文还要求写深刻、写出意境、写出美感。

    1.素材上,小学作文把一件事写清楚就可以,且大多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而初中作文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文章才具体,并且还要积累很多人文素材才能满足写作的需要。

    2.语言上,小学作文多以记叙、描写为主,而初中作文要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尤其要会纯熟地使用议论和抒情,还要会形象化、诗意化的语言表达。

    3.思想上,小学作文主题突出,能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就很棒,但初中作文要学会将立意上升到人生、社会等大背景上来思考,进行思想感悟、情感感悟和审美感悟,进行情感的升华、主题的拔高,让文章意蕴深厚、立意深远。

    03  小学和初中:做好衔接
    翻开初中语文试卷,你会发现总分120分,主要被这三大部分占据——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几乎占了八九十分,剩下的分数考的是基础知识。要想孩子语文成绩好,从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核心其实就是阅读。做好阅读,建立思维体系、提升思想深度,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写作能力。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阅读的学习,语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能力的高低。孩子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是学习成绩容易分化、容易滑坡的阶段。为什么会分化呢?除了课程的难度加大以外,很多的时候是因为阅读能力没有跟上。

    “通过阅读学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掌握了阅读这个工具以后,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各种类型的阅读来丰富知识,塑造思维体系,开拓眼界视野,丰富人生阅历。

    第一,要立足课本、精读课本。

    对于语文课本,要杜绝两种现象:

    一是唯课本论。买来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念呀学呀,搞所谓的精读,除此之外不再课外阅读,不再泛读。

    二是弃课本论。那些整天批判语文课本是垃圾的人,来,你编一套教材,让我们看看水平有多高。

    语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线骨干教师、顶尖专家学者聚在一起选代表性篇目,面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水平高低各不同的大部分地区和孩子,这个活儿不好干、标准不好统一,不可能完美到适合所有地区、所有孩子。要对语文课本有个正确的认识,既不寄予太高希望也不能武断批判。我们要告诉娃,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一个载体、一个平台而已,从例子、载体、平台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是要去应用和实践的。这就是以点带面,所以要大量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反哺、补充、强化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以此逐渐树立思维体系,这样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

    教材的作用就是普及性、脱盲性,要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阅读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如果孩子只是在学校里面完成普通的标准动作,去分析字、词、句、段、中心思想,而不去读一些经典,不对文字下一些功夫,加强一下功底的话,如果他在表达方面只是平铺直叙(甚至连表述都不清晰),没有文学润色的话,那么在中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当中是非常吃亏的。

    第二,要拓展课外、开展精泛读。

    精读和泛读二八开。对于基础不好的孩子,建议3年级开始从精读入手,学习如何提取信息、如何逻辑推理、如何审美体验、如何归纳分析......,如果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可以跟着我们的精读课,《窗边的小豆豆》《山居岁月》《草房子》《骆驼祥子》。这并非是推销课程,而是我真心觉得,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事半功倍,不知如何精读,就要去学,不要耽误时间。要让师傅先领进门,自己再慢慢修炼,不然,连门都不知道在哪儿,误打误撞太耗费时间和精力。

    我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得坚定一个方向,想要“语文为王”,首先做到“阅读为王”。整本书阅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其实就是“阅读方法+逻辑分析+情感体验+阅读速度”这些综合能力的集合。这四种能力都是语文的教学目标,语文考试所有考题,其实就是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的。

    精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小学阶段,一年1-2本精读就可以。作为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学习读书方法,并把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孩子收获的是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抓主要信息的能力,是结合人物和事件等所有线索去整体思考的能力,不偏激不片面,这就是思维在形成了。

    为什么我强调小学阶段,要坚持少量精读+大量泛读?因为到了初中,除了寒暑假,基本没时间去做整本书阅读,而初中这个时候,无论语文的阅读理解也好,还是历史、政治学习也好,都特别强调脉络的连续性。阅读习惯和思维没建立起来,大概只剩下刷题一条路走到黑了吧。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