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高中学的主要是基础的历史知识。现在的历史课本都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编排课本的。例如高一必修1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讲的是中央集权的产生至加强。第二单元为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主要讲的是罗马的民主政治以及罗马法。必修2主要从经济的层面出发,例如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的变更等。必修3主要是从科技文化的层面出发。其实必修3学完后就面临分文理科,或者是很多省份采用自己挑选的方式来选择理化生或政史地的科目。
就拿这三本内容来说,是基础的知识,知道中国历史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重要的政治变革,经济的表现以及经济的转换,代表性的文化思想以及科技的表现等。世界史部分亦是如此。这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了解背后的原因,背景,经过及意义,并能够进行评个人简单的评价。并且能够根据一定的材料(简单的史料及一些人的著作,如全球通史中的部分引用),分析该知识的相关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评述,引用所学知识阐明自己的观点。个人觉得,主要是这些内容。
高中的历史课本的编排主要是针对高考来进行的,这样的编排也会让学生们形成一种固定的答题模式。可能很多同学的高中老师都曾经说过,看到一道题,首先就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去分析,如百家争鸣的政治上是因为正处于社会变个时代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因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制经济快速发现。文化上,孔子创办私学,士大夫崛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这样的方式利于答题,可能不利于同学们的历史思维。(个人觉得,可能因为我是学历史的,与此看法不太一致)
剩下的几本选修都是专题类的,如重大历史的改革,重要人物评说等,都是了解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解读一定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个人的看法。
但是高考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考试题目与平时所学不太一致。基本每道题目都是材料,然后你根据所学知识去选择选项,发现错了好多,怎么跟课本上的不一样。这主要是考学生们分析材料的能力,然而平时上课中,可能有些学校的老师对此还缺乏一定的重视。